證券時報記者郭博昊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8月29日,工信部印發《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和應用實施意見》(下稱《實施意見》),圍繞制造業典型產品的關鍵技術、重點生產企業等技術供給線,以及研發設計工具、生產制造裝備、關鍵軟件等技術支撐線,構建系統化、標準化的技術體系。
按照謀劃三年、展望五年的時間表,《實施意見》中提出兩個階段目標。第一階段到2025年,形成一套科學適用、標準規范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構建方法,基本建立涵蓋制造業各門類重點產業典型產品的技術體系;第二階段到2027年,建成先進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,全面形成橫向協同、縱向聯通的技術體系網絡。
技術體系可以用“1295”來概括,即:按照產品生產流程或產品構成劃分環節,構建1套環環相扣的技術體系分析框架,圍繞產業技術供給和支撐2條主線,形成關鍵技術、物料、企業、研發設計工具、生產制造裝備、質量、標準、管理服務、關鍵軟件9張清單,依據技術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模型,對比國內外差距,形成5個評價等級。
《實施意見》提出6大方面應用:
一是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建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目錄,做到全面準確,防止漏項和重復立項;同時,與科技創新重點研發計劃、重大科技專項、產業基礎再造工程、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等有效銜接。
二是支撐科技成果產業化,確定成果清單,分類開展成果產業化工作;形成以企業為主體,產學研協同的工作合力;加強中間試驗能力建設和產業化綜合保障服務。
三是支撐推廣先進適用技術,精準識別長板優勢,形成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,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和專業機構作用,用好標準、認證等工具。
四是支撐產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,系統梳理產業技術基礎能力,支撐標準制定、推廣和質量檢測、試驗能力、計量能力、科技成果、產業信息、知識產權等能力建設。
五是支撐區域產業發展,精準開展產業鏈補鏈強鏈,針對性開展招商引資。培育和引進優質企業,形成高水平創新型企業梯隊;統籌區域內產業基礎能力,實現產業分工深化和集聚發展。
六是支撐企業技術研發和供應鏈管理,準確評估企業技術研發和供應鏈管理狀況,優化技術研發管理體系,有效開展技術研發,加強供應鏈管理,建立健全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。
此外,為順利推進各項任務落地實施,《實施意見》明確,加強統籌協調,建立央地協同、多方聯動的工作機制,統籌龍頭企業、行業協會、產業聯盟、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專業智庫等力量,形成工作合力。建立先進的數據安全管理機制,按規定進行分級分類管理,定期對技術體系建設和應用工作開展數據風險評估。并推進開放合作,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協作、創新資源優勢互補;加強國際技術交流合作和市場、規則等方面軟聯通。
關鍵詞:
免責聲明:本網站所有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請自擔。
下一篇:最后一頁
央視網消息:眼下,在山東青島即墨區丁字灣海域,這里養殖的上萬畝梭子
央視網消息:在生態環境部昨天(8月28日)召開的發布會上,中國海警局
央視網消息:據“平安北京”公眾號消息,近日,針對有群眾反映北京部分